管理服务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服务 >> 学院新闻 >> 正文

聚焦地球系统科学 第一期“金石地质沙龙”线上召开

2020-08-19  点击:[]

8月16日,第一期“金石地质沙龙”成功线上召开。本次沙龙由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共同主办。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青海盐湖所、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汕头大学、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单位的近100名专家和学生参加了线上交流。

    

中国科学院郑永飞院士应邀出席沙龙。沙龙发起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教授主持了沙龙的学术交流。作为沙龙主持人,孙教授在开场讲话中先介绍了20世纪自然科学4大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板块构造,并建议了本次沙龙拟定的二个主要讨论议题:板块体制起始机制和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沙龙的发起人之一、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地球大龟裂——基于地学的力学思考》的主题报告。他先介绍了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板块起源”的基本研究思路,然后进一步展开,详细介绍了《地球大龟裂》假说的核心内容:地球演化温度周期的热力学平衡方程。唐教授特别借这次沙龙机会,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闪融”。他认为岩石圈发生破裂,会造成底部软流圈泄压,可能诱发大规模、快速降压熔融,形成“闪融”现象,这可能是大火山岩省形成的另一种机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鹤研究员介绍了从地球化学大数据应用的角度思考板块构造的起始与演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冷伟教授针对板块俯冲起始与克拉通破坏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南京大学阮友谊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地球物理地震波反演和全球成像观测得到的新一代地幔柱模型;云南大学王选策教授从深部流体循环及地球动力学角度对地球科学系统的思考;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将雪球事件与古生物结合讨论了其相关性;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从地热角度提出青藏高原热极的统一地热模式;中国地质大学董友扣副教授采用从力学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探海洋地质过程模拟技术;中国海洋大学贾永刚教授从地球演化的数学原理角度针对唐春安教授的“地球大龟裂”思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郑永飞院士最后对此次沙龙做了点评。在充分肯定沙龙积极意义的基础上,他特别对唐春安教授近期有关板块起源的工作进行了评价。在提到关于板块起始问题时,郑院士指出,前人的研究都是从流体力学角度研究板块俯冲。他认为唐教授从固体力学的角度研究刚性板块的裂开,提供了板块构造学研究的新思路,认为是板块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在谈到地球演化驱动力的研究时,郑院士指出,前人侧重于分析重力导致俯冲,是一个向下的过程,而唐教授研究的热驱动,是从下往上的过程。他认为这样的过程在地球早期特别是太古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相对前人从板块俯冲角度的研究,唐教授研究板块的热膨胀开裂方式,是中国人开辟的一个研究新方向。郑院士最后还对唐教授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在继续研究板块形成的基础上,可以研究各个大小板块的形成过程,紧密结合地质历史事件,如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等,并与地球科学家多开展合作,可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地球是一个系统,地球系统各圈层不仅相互作用,且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大地质事件(如雪球事件、超大陆循环、生物大灭绝等)都可能存在长程关联。本次“金石地质沙龙”聚焦地球系统科学,入会专家发散在地球科学不同学科领域。沙龙通过腾讯线上会议进行,专家们将古论今,就地球系统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沙龙聚集了从事地球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志同道合者,在自由探索、交流的学术氛围中,碰撞思想火花。大家对“金石地质沙龙”的创办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对这种形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支持“金石地质沙龙”继续办下去,为地质科学探讨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

上一条:“前沿钢结构抗震研究”联合网络研讨会召开 下一条: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2020年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圆满落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