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工学子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斩获桂冠

2019-07-20 陈肖东 点击:[]

2019715-717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在昆明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各参赛学校代表队通过作品演示、分组答辩、复赛答辩等环节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我校选送的三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一项的佳绩,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刘亚坤教授、张帝副研究员、姜东岳副教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大连理工大学获评优秀组织奖。

学生证书

老师

本次大赛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承办。竞赛主题为“智慧水利”,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围绕节水优先、绿色生态、人水和谐及新技术的应用等领域,进行实物作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我校由建设工程学部牵头组织、创新创业学院鼎力支持,建设工程学部于龙副部长担任领队,选拔了三支队伍参加比赛,本次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90所水利院校的参赛作品共计237项,参赛学校、参赛作品都达历史之最,竞争也异常激烈,我校参赛队伍彻夜奋战,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IMG_9372

以下为获奖作品介绍:

一、特等奖作品:抽水蓄能电站的新型供水系统

团队成员:于松立、张晨、马骁旭、王艺睿、吴易洋

指导教师:刘亚坤 教授;张帝 副研究员

第一组 图

作品介绍:一种新型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系统,装置模型由5个容器组成,通过有机玻璃管连接,各管管口均装有流量控制阀门。本装置抽水蓄能及水体循环通过2个管道泵实现。系统的两处供水水源——拦水坝和抽水电站可以处于不同的流域,在不影响水工建筑物的原有功能前提下,不仅能够实现不同流域间的生态调水,还能综合利用多流域水资源,实现发电、蓄能、供水、灌溉的综合效益,产生1+1>2的效能。其中,抽水电站的抽水高差小于发电高差,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抽水蓄能电站的能量损失,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可因地制宜,通过适应当地的水利环境实现多流域水资源调度,利于生态和谐。在国家大力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今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特等奖作品:雨滴摩擦电能收集装置

团队成员:沈医蒙、赵良、张润琦、肖发文

指导老师:张帝 副研究员;姜东岳 副教授

第二组 图

作品介绍:利用雨滴摩擦电能收集装置,可收集雨滴中的电能,即通过疏水层吸附雨滴电荷的特性,使疏水层与雨滴发生静电感应,进而在导体氧化铟锡上产生电动势。该装置可以和太阳能电池板联合使用,实现晴雨天均能发电,对大自然的能源充分利用。实际可应用于热电厂的冷凝塔冷凝水发电、城市中的玻璃幕墙雨滴发点、江河湖海水滴发点等。由于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发电效率可观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装置产生的电能有着高电压低电流的特点,电压可以达到20V,而电流仅有1.6μA,因此在自供电微流体领域有着特殊的应用。在医学、生物等领域常常要对液滴的速度进行精确控制,需要高电压,低电流来实现,该装置可以取代现有的复杂设备,直接产生满足要求的电能,大大降低了成本。雨,滋润万物,小小雨滴,未来可以成为一座能量的宝库。

三、一等奖作品:冰下耗氧量测试装置

团队成员:徐懿、李弘毅、温荣贤

指导教师:李志军 教授

第三组 图

作品介绍:冰下耗氧量测试装置具有可盲视操作及人工控制上下盖开启等特点。适合用于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水环境进行实验,例如冰下的暗光环境;上下盖能够在装置运动时处于打开状态,在到达指定位置后释放拉绳,上下盖受到其上附加的荷载作用闭合;监测封闭在容器内水体的耗氧过程。该作品课通过黑色-透明装置(进行有无光照)对照实验,反映水下浮游生物分布;通过反映水下浮游生物分布,进行水体污染监测、治理;更换传感器,可对冰下水体多项指标进行测定。该作品具有:盲视操作、分层测试、原位对照、操作简单等创新特色。由于该装置可盲视操作,使得冰下耗氧量测定更为方便,在冬季水体结冰后可广泛应用于科研及民生领域。

6D874A404FB0CA89B5E1499249DDDD20

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得到广大水利专业师生积极参与,每届大赛参赛高校百余所,作品200件左右。我校曾承办过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在承办中扩大了与其他高校的专业交流,拓展了我校学生的专业视野。本次大赛我校再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大工水利类专业的学科实力和大工学子的创新能力。

(建设工程学部 陈肖东)

 

上一条:建设工程学部召开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改革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大工学子喜获全国“全国水利优秀毕业生”及“全国十佳未来水利之星”荣誉称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