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总结一览表
与会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学科/专业
刘锴
男
38
副院长/副教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会议
全称
中文:国际交通运输心理学会议
英文: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ffic and Transport Psychology
会议地点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
会议时间
2016.8.2-8.5
主办单位
昆士兰科技大学
承办单位
与会国家(地区)45个, 与会人员:500人,其中中国代表 1人
提交论文:380篇,其中我国 约1篇,宣读 1篇、张贴 篇
本人宣读论文1篇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The attitudes to customized buses and choice behaviors of Chinese commuters - A case study in Dalian, CHINA
通勤者对定制公交的态度和选择行为——大连案例研究
刘锴 张术琳 左志
本人张贴论文 篇
会议对
本人论
文的评
价
本文得到了欧美亚十多位学者的关注,并在会场开展了全面的交流和讨论,其中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Tara Goddard博士充分肯定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应用心理学调查分析方法研究新型共享式交通系统的需求和空间分布,研究成果非常有趣,方法值得推广。
本人对会议的基本评价
该会议汇聚了全球交通心理科学领域的众多大牌教授,尤其是交通安全、人因工程、可视化、交通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前沿专家,与他们交流这些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并在交通领域推广。
本人是否在本次会议上任职/是否获得国(境)外组织授予的荣誉称号/是否获得经费资助:
无/无/无
本届会议是否发生“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及其他政治问题(如有请说明解决过程和结果):
无
有何收获、体会与建议:
该会议主要关注交通运输心理学、人因工程、认知和行为、道路安全研究、政策、教育、事故防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国际研究人员和行业专家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该会议从2006年开始,每2年举办一届,迄今为止已经在全球举办了6届。本届会议吸引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人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共讨论了380多篇学术论文。
本次会议汇聚了全球心理学科和交通科学研究的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4天的学习和交流,了解了国外目前在交通心理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方法和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由于全国在交通心理学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个领域的国际会议没有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因此中国大陆仅有我一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但是该学术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而且国际学术和产业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议我校增加一些交通心理学方面的课程,为今后的学科交叉和融合奠定良好基础。
是否顺访了其他国家(地区)、单位,顺访内容,建立何种联系:
会议前期,顺访了悉尼科技大学土木环境学院的曲晓波讲师,调研了澳大利亚交通科技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协商了两校在研究生培养和研究方面的合作意向。
本次会议期间,顺访了昆士兰大学地球环境工程学院,调研了国际化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调研了该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思路和培养方案。为我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际化专业办学模式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顺路拜访了昆士兰科技大学郑祖舵高级讲师,为今后开展国际交通和合作建立了良好的联系。
在境外总停留时间:2016 年7月30日至 2016年8月7日共9 天
上一条:李志军7.20-8.7赴芬兰、挪威学术访问总结 下一条:贾艾晨8.9-8.11赴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总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