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建工“科研育人”:工程抗震研究所建设、发展与育人之路

2019-12-18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引领作用,建工学部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了“明过往守初心,担使命讲奉献”系列讲座,受到了建工师生的广泛响应。20191217日下午330分,建工学部在综合实验三号楼五楼多功能厅召开第三场科研育人巡讲报告会,工程抗震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刘俊副教授以《学习先进事迹,做合格党员——吾心与工程抗震同休戚》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由副部长李钢教授主持,200余名师生参加。

          

                                    

不忘初心,艰苦创业,春风化雨,大展宏图。刘俊回顾了工程抗震研究所自建校以来,以国家重大项目需求为引领,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担重任的历程,深入讲述了工程抗震所以林皋院士、孔宪京院士为主要学术领导人致力于科研育人的光辉感人事迹。工程抗震所通过拱坝挑型抗流模震试验、强震区土坝模型抗震试验、支墩坝纵向弯曲实验校核等一系列重大课题,锻炼出一支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在水下岩塞爆破、大坝抗震研究、核安全技术研究等国家急需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克服万难,为国家相关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代代抗震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念,是建工学部坚持科研育人的最好体现。

最后,研工办主任顾茜老师在总结中指出,科研育人系列讲座旨在增强广大师生对学部、专业发展更深层次的了解,切实体会科研育人和红色基因在相关领域的具体内涵。顾老师寄语研究生,要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守科研报国之初心,担传承红色基因之使命,争取对本专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工程抗震研究所建设、发展与育人之路

1977年,工程抗震研究室在水工抗震组的基础上组建而成。2002年更名为工程抗震研究所,是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实验室,也是辽宁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和水工结构工程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依托单位。目前,所现有研究与技术人员2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林皋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到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任教。长期从事大坝及核电厂等工程建筑物的抗震研究。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50年代模型抗震试验是研究大坝动力特性的重要手段。1955年党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屈伯川院长、钱令希院长以及李士豪教授等支持下,林皋率先开展了中国第一座拱坝动力模型抗震试验,解决了流溪河拱坝坝顶挑流泄洪振动对大坝安全影响的评价问题;接着又开展了中国第一座土坝模型抗震试验,论证了以礼河土坝的抗震安全问题;在兴建当时我国最高的白山拱坝的动力模型试验中,为克服重重困难,提出了直接摄影法这一创新性的试验技术,将试验研究推向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了混凝土拱坝和重力坝的仿真材料动力模型试验,研究了拱坝和重力坝的一些典型的地震破坏形态。大坝动力模型试验技术的系列创新,为评价大坝抗震性能奠定了基础。

19786月林皋接受了东北勘测设计院的委托(当时,对于一般人都不敢冒然接受的具有较大风险的这项工程任务),就丰满水库大坝水下岩塞爆破方案开展了大坝在爆破冲击波和地震波的振动作用下动态特性的研究工作。他首次使用了子空间迭代法进行坝水耦联问题的计算,并首次提出应用有限点法计算坝体上游水体附加质量的计算方法,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丰满工程水下岩塞爆破方案设计,药塞布置方面技术先进,用药量节省很多,爆破施工简单,进度快,费用低,较常规围堰方案可节约投资近87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为我国在运行水库或天然湖泊中增建泄水洞采用水下岩塞爆破方法一次成型这项节约工程量、缩短工期的有效新技术施工方案提供了有益经验。1980年由国家科委、水利电力部联合组织鉴定,同年荣获国务院基本建设委员会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颁发的优秀设计奖和水电部科技一等奖,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被编入高等学校单项年经济效益五百万以上科技成果汇编。通过“六五”直至“九五”期间所开展的重点科技攻关,使我国关于高拱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与动力模型试验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0年来,一代代大工抗震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岩土材料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精细化和跨尺度计算理论及数值方法、高坝工程抗震安全评价、安全监测与损伤识别、水工结构的灾变机理与安全评价、海洋工程结构的分析理论、计算方法与模型实验、生命线地震工程、重要结构地震动输入、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核电厂工程抗震安全评价和海洋地基与基础工程安全评价等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1999年大连理工大学采用国外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了国内首台MTS大型水下地震模拟系统。2011年,将大型水下地震模拟系统升级改造成地震、波浪和海流联合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套可完成各种海洋结构在地震、波浪和海流单独或联合作用下的动力模型试验的设备。2015年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超大型三轴仪。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大项目二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十项,完成了水工、港工、海工、核电、电力以及建筑结构等领域数7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近二十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




上一条:建工92级港工校友—水规院杨国平获得“2019届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下一条:建工校友羽毛球代表队喜获”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校友杯羽毛球比赛”冠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