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逐梦科创路,揭榜挂帅显担当。2025 年 10 月,第十九届 “挑战杯”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传来捷报,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6 支参赛团队凭借扎实创新实力脱颖而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三大关键领域斩获佳绩 —— 揽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优胜奖 1 项,用技术突破诠释建工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初心。
“基于解析模型和稀疏识别机器学习的能量桩智能设计平台构建”团队荣获一等奖由李祥立老师、孔伟强老师联合指导,徐懿、刘俊竹等 6 位同学组成团队,提出了基于 Python 环境构建的交互式能量桩热–力耦合性能设计与分析平台研发方案。成功实现了集成多种管型能量桩解析模型下的地源热泵系统动态热–力响应仿真、引入代理模型降低高维仿真计算开销的 AI 赋能嵌套式优化框架构建等功能,研发出满足能量桩设计参数高效组合优化需求的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能量桩智能设计平台。

“基于Bimbase助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的构件创新方案”团队斩获二等奖由窦玉丹老师指导,付笑雪、赵世鹏等 5 位同学以工业厂区规划与运营优化为核心抓手,提出了基于 Bimbase 的产业园区构件创新方案。成功实现了涵盖光伏多层厂房、工业筒仓等设施的三维模型构建以还原厂区特征、整合多维度参数搭建能源生产 - 消耗 - 回收综合分析体系等功能,研发出满足工业厂区高效运维、数字化管理需求的绿色化、可视化、创新化解决方案。

“水力调度大模型框架研究”团队斩获二等奖在刘志红老师的指导下,由顾建强、赵红民 2 位同学开展了 “水力调度大模型框架研究” 项目。该项目构建物理模型与代理模型相结合的水力调度大模型框架,融入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先进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大规模数据集训练,无需额外增加复杂硬件设备,即可实现水力系统复杂行为快速预测与优化,显著提升调度方案生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能统筹水位、流速、流量等要素实现工程全线闸阀联合调度,保障方案全局性。
“事件脉冲代理与滚动MPC的中央冷站节能联调方案”团队斩获三等奖由赵宇、赵天怡老师指导,熊昶、王禹涵等7 位同学提出大模型驱动的中央空调水机深度节能方法研究与应用方案。成功实现了统一数据框架下功率预测模型构建、事件 - 脉冲代理 + 设备解析模型 + Rolling MPC 闭环的节能优化方法应用、可视化控制平台搭建等功能,研发出满足建筑空调系统节能与舒适度平衡、兼具可实施性的深度节能解决方案。
“基于国产CFD开源软件的智能桥梁抗风设计平台”团队斩获三等奖由张明杰、许福友、吴甜宇老师指导,李波澳等5 位同学组成团队,开发了基于国产 CFD 开源软件 “风雷” 的智能桥梁抗风设计平台。成功实现了融合拓扑分析网格一键生成、自动化计算管线及动态 UI 即时可视化的全流程自动化功能,打造出高效、易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桥梁风工程分析工具,将传统 CFD 分析人工交互时间缩减 90% 以上。
“数字煤岩多尺度岩心重构与气-水微观竞争机制研究”团队斩获优胜奖在李天娇、夏英杰、唐春安三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由王银嘉、左婉莹等 7 位同学组成的团队开展了 “数字煤岩多尺度岩心重构与气 - 水微观竞争机制研究” 项目。该项目通过 CT 和 FIB-SEM 实现多尺度矿物识别,耦合岩石破裂力学与气 - 水驱替过程,揭示真实裂隙网络下的气 - 水多尺度竞争吸附机制,还能追踪孔隙网络两相界面特征,明确水驱过程受孔隙形态和注水方式控制的规律,并提出沿主裂隙方向注水结合逐级降压工艺的优化建议,无需复杂额外实验设备即可为深部煤岩开采优化提供精准设计思路。
科创无止境,青春再出发。建工学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持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助力更多青年学子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书写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