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建设工程学部师生党员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献力

2020-03-06 作者:韩晓雨 点击:[]

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面对这场严峻的抗疫斗争,虽隔万水千山,却阻隔不了大家同心协力、为国分忧的决心。建设工程学部党委全体基层党支部和全体师生党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捐款献力,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捐款捐物,献出绵薄之力

建设工程学部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学校号召,组织全学部师生党员自愿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各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动员,组织党员积极通过网银、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灵活捐款,各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及时响应,纷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自己的贡献。部分党员虽然在学部发出号召前已通过其他渠道捐款,仍然再次捐款。截至目前,学部1059名师生党员共自愿捐款71490.64元,另有55名师生通过其他渠道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工作献力助力。


机关教工党支部书记吕伟华多次捐款。她说:“在新冠病毒爆发初期,每天激增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数让我触目惊心,武汉各大医院物资奇缺,日夜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我虽然不能投身前线,但是想方设法也要为抗击疫情贡献一片心意、一点努力,做好自己和身边人的疫情防控,用实际行动带领支部成员坚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

硕士生党员王艺潼是抗震硕2018学生党支部的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在1月25日前后向武汉市汉阳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捐赠5个护目镜和4套防护服。她说:“一线的医生们克服自己对新型肺炎的恐惧,在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奔赴‘战场’,令我非常震撼,感动不已。医护人员们舍小家为大家,可医疗物资却严重短缺,这让我十分心急,便在网上查找医疗物资的信息,反复对比质量,终于购买到合格的医疗物资,并直接邮寄到了医院所公示的地址。作为一名学生,我能力有限,只能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要更加珍惜现阶段学习的机会,具备更大的能力,在党和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建工学部第三本科生辅导员师生纵向党支部本科生预备党员任江麾表示:“疫情爆发以来,每次确诊数字的跳动都牵动着我的心弦。看着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争先驰援武汉,我的心中敬意由生。虽然只是一名学生,捐款的数目也不大,但确是我自己的兼职所得。我要尽己所能,支持抗疫一线。”

亮明身份,投身志愿服务

2月4日,学部党委印发了《建设工程学部党委关于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号召全体党员把党员、干部的身份在一线亮出来,把顶梁柱、主心骨、带头人的作用在一线发挥出来,把勇挑重担、为民服务的形象树立起来,带动广大师生增强信心、战胜疫情。党员们积极响应,多名党员积极投身各地抗疫志愿服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岩土硕博学生党支部硕士生党员郑尔发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严峻形势,虽然不能象医护人员一样在抗疫一线发挥作用,但我从心底里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抗疫情贡献一份力量。于是,在家中隔离期间,我报名担任了村里防疫工作的志愿者,参与了村里路口执勤、消毒等相关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去发挥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本科生辅导员师生纵向党支部本科生预备党员、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吉巴说:“在这次志愿期间,我负责了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在西藏,老百姓们缺少危机感,防疫措施落实的不够。我和他们耐心讲解,微笑劝说,让他们树立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看着他们戴起了口罩,减少了聚集,我觉得自己为抗疫狙击战贡献了力量,非常有成就感。”

坚定信念,立志勤学报国

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虽然由于学科限制不能贡献医护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建设工程学部党委号召师生党员放眼疫情决胜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大家关注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坚定信念信心,坚守专业理想。

第一本科生辅导员师生纵向党支部本科生党员、校优秀学生党员标兵施勃帆说:“84岁再次“挂帅出征”的钟南山院士,与时间赛跑双腿萎缩的张定宇院长……一线医护人员是这场无声战“疫”中的“最美的逆行者”。十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却真正让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我体会到什么是使命与责任;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样的话语深深感染了我,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青年党员,我要向他们一样,扛起自身的使命与担当!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任何困难也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

“有信心、有决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建设工程学部全体师生党员的共同心声。为疫情防控工作不断献力,仍在进行中。大疫无情,人间有爱,相信我们的行动定会凝聚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增强信心、战胜疫情。


上一条:学部青年教师李迎春博士入选中国科协2019-2021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下一条:学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3+1+1”联合培养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