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发布2023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决定,对为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大连理工大学共有30项获奖,其中,建设工程学院牵头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建设工程学院牵头获2023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项目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介绍
大跨桥梁风致灾变精细模拟与高效防控关键技术
许福友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大跨桥梁风致灾变精细模拟与高效防控关键技术”首创了可实现任意振幅、理想线性、稳定阻尼的桥梁弯扭耦合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装置;提出了桥梁三自由度刚性模型耦合等幅和变幅强迫振动数值风洞技术;基于理论和数值模拟证实了桥梁传统自激力模型的局限性;首创了自然风场中超大比例全桥气弹模型试验方法,突破了风洞试验模型比例小、耗能大、实桥监测非线性颤振数据匮乏的难题;提出了桥梁颤振设防新准则;研发了桥梁极端发散颤振、偶发限幅涡振、频发大幅抖振控制新装备,实现了桥梁抗风防灾的理论提升和技术革新,做到大跨桥梁高效抗风消危。

复杂海洋环境下港航桥隧工程水动力和泥沙精细模拟关键技术与应用
董国海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复杂海洋环境下港航桥隧工程水动力和泥沙精细模拟关键技术与应用”,针对全球复杂海洋环境下港口、航道、跨海大桥和隧道等关键海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资助下,系统研发了港口共振预报技术、极端波浪及其砰击作用精确模拟技术、泥沙冲淤高精度预报技术。创建了长周期波及其激发港口共振的安全评估方法,显著提升了极端波浪及其对结构物作用模拟的准确性,大幅提高了大型桥隧工程中基槽泥沙冲淤预报精度。成果支撑了10多项国内外重要港航桥隧工程建设,促进了港航学科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了海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介绍
考虑多过程时空耦合的海上溢油迁移扩散预报理论和方法
沈永明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考虑多过程时空耦合的海上溢油迁移扩散预报理论和方法”,针对海上溢油迁移扩散过程受海洋波浪、潮流、海流、风生流、径流等多因素影响,涉及的动力过程时空尺度差异大且多过程耦合,模拟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系统地研究了多过程耦合作用下海上溢油迁移扩散运动过程,分析了风、浪、流等对海面和海底管线溢油迁移扩散运动的耦合影响效应,提出了考虑多过程时空耦合效应的海上溢油迁移扩散预报理论和方法,不仅可用于海上溢油迁移扩散的预报分析,还可推广用于水域其它物质迁移扩散过程的模拟分析。


自感知混凝土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韩宝国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自感知混凝土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发展了多种新型自感知混凝土及其制备和调控方法、建立了感知信号采集和提取方法及相应系统设计与集成方法、提出了混凝土感知性产生的新机理并建立了感知本构模型、发展了基于自感知混凝土智能结构系统的设计和状态评价方法。项目成果数量和引用均列世界首位并引领了领域研究与应用;建立并拓宽了自感知混凝土基本原理、理论体系和框架;为同类材料、制品和结构的设计和制备及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了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学科并推动了其交叉发展;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新型本征传感技术,为量大面广混凝土基础设施实现“数智化”从而提升其安全、寿命、韧性、低碳性提供新途径。

城市全流城污水热能资源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马良栋副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城市全流城污水热能资源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针对城市全流域污水热能利用工程中,存在污水热能资源能否用与用多少、污水热能如何高效用、以及污水热能资源怎么用等问题。首先提出了城市全流域污水热能资源化利用勘察与规划方法,为城市污水热能资源有组织、最大化利用提供基础;其次提出了城市原生污水热能利用中的两相流动及强化换热理论,开发污水专用换热和制热装备,为污水换热制热装备热工计算及工艺系统水力计算奠定基础、并解决污水源热泵系统关键换热制热装备缺失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城市原生污水资源化利用供热供冷系统成套工程技术,解决了原生污水源热泵工程系统构筑物设计缺乏依据、建造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