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学部结构监控硕士第一研究生导师师生纵向党支部于2017年12月成立。在学校和学院党委领导下,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浓厚的理论氛围强化思想引领,以扎实的制度优势激发组织活力,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引领科研创新发展,促进党建与业务“双提升”。
一、深学理论筑牢思想根基,创先争优强化政治引领
持之以恒,打造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学习氛围。支部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师生党员积极谈感悟、讲不足、找差距,做到“每次学习有思考,每次思考有交流”,确保“人人都有参与感、次次都有新提升”。
率先垂范,发挥教师党员思想引领作用。教师党员以身作则,理论学习中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切身经历为学生答疑解惑,将“导师带我学理论”落实在经常、日常,有效提升全体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
对标争先,担当政治理论学习领航头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第一时间确定学习方案,组织参观校史馆,将党史与校史学习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智慧力量。同时,支部以研究所为依托,充分发挥辐射作用,通过支部共建共同学习,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促群建。
支部参观校史馆
二、制度建设迸发组织活力,凝聚师生打造战斗堡垒
配齐建强党支部委员会。党支部书记李钢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基金委“优青”基金获得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是业务上的拔尖人才,党建工作的领航头雁;党支部副书记青年教师付兴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多年党务工作经验;学生支委陈韵竹、胡译尹等紧密配合支部书记,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健全党员理论学习、党员发展等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积极推动党员发展“1+1”,结合“校园先锋工程”深入挖掘“好苗子”,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凝聚师生打造战斗堡垒。疫情期间,支部书记李钢带头讲授战疫微党课和线上主题讲座,带领全体党员慰问身处疫情重灾区的同学,第一时间形成“支部—支部党员—学生群众”辐射网,保障科研工作进行,顺利完成了973和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验收工作,教师党员李宏男和李钢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和重点基金项目。
三、科研报国树立奉献旗帜,攻坚克难攀登业务高峰
多年来支部师生深耕祖国防灾减灾领域,教师党员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了一支由资深教授李宏男牵头、中青年教师李钢为核心、博士后和研究生为主力的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深厚、梯队层次合理的科研团队,牵头编写《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控制》等多部专业课教材,为课程育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宣传支部党员李宏男、李钢、霍林生三位同志不畏艰险深入汶川大地震等重灾区了解灾情,为祖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智慧的先进事迹,引导全体师生攻坚克难、奋勇向前。支部师生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主编和参编标准规范16部;研究成果应用于西部最高建筑“丝路明珠塔”、全国十大剧院之一“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等全国60余项实际工程。
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党建+科研”常态化机制。坚持每周开展“红色组会”、迎新第一课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带领研究所师生连续承担了国家村镇防灾领域的计划项目,攻克了系列科研难题,用科学技术为国家富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实党建促发展”。